台灣FooD健康指南's Archiver

ckinnewwy8954 發表於 2012-5-10 13:47

"青花"見證"海上絲路" 首次集中發現汕頭器

2007年5月,廣東汕頭南澳島漁民在潛水作業中,發現一條明代古沉船,打撈出一百多件明代晚期的陶瓷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於6月6日開始對該沉船進行了前期調查,發現並確認了該沉船的沉沒地點方位及水下狀況並且命名為“南海Ⅱ號”,經過一段時間的潛水探摸,收集了沉船的相關資料,採集了部分散落在沉船週邊的瓷器約200多件,為後期的發掘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最終,廣東省有關專家將沉船命名為“南澳Ⅰ號”。據稱,這艘船已經在水底躺了400多年,直到本月9日,隨著發掘工作再次開展,這艘商船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據相關人員估計,“南澳Ⅰ號”裝載的瓷器至少有1萬件,甚至有6萬之巨。

        多為民窯青花

        自發掘後,已經有數百件瓷器陸續出水。據考古隊領隊崔勇介紹,南澳Ⅰ號的木船中部的隔艙裸露在海水中,艙內整摞排列的瓷器清晰可見。該沉船的遺物主要是青花瓷,器形有盤、碗、碟、缽、器蓋、杯、瓶、粉盒等,其中以繪有人物、花卉、動物圖案的青花大盤為主,直徑多在30釐米左右,最大的直徑為34釐米,一般可分為兩型,Ⅰ型為敞口寬沿外折,Ⅱ型為敞口弧壁,多為矮圈砂足,內壁繪回首麒麟、富貴牡丹以及花草等。青花碟繪丹鳳朝陽、鯉魚跳龍門及花草、雜寶等。碗類則繪青花人物、喜上眉梢、花草等。大盤底部均無款,但其餘器形底部大多有“福”、“祿”、“富貴佳器”、“萬福攸同”、“佳壽”、“餘造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銘。

        陶器主要以醬黃釉四系貼朔龍紋罐為主,還有少量素面陶罐和大陶缸。根據出水的器物造型和胎、釉等多個方面分析,應該是廣東大埔、饒平和福建漳州地區明代後期的產品,具體年代約為萬歷年前後。崔勇表示,“南澳Ⅰ號”是繼“南海Ⅰ號”出水後,古海上絲綢之路上又一重要的實物例證。“南澳Ⅰ號”上出水的文物均是民窯的瓷器,沒有官窯器皿,這些瓷器釉的厚度、胎的厚度,器形、器物,都能透露出中國古代遠洋貿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豐富資訊。

        首次集中發現汕頭器

        崔勇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有外國人在介紹歐洲瓷器的時候,就曾提到了“汕頭器”。“汕頭器”也就是曾經途經汕頭出口的瓷器,產地覆蓋了福建漳州、漳浦,廣東汕頭澄海、梅州大埔等地的民窯。“汕頭器”作為專供出口外國的瓷器,產地在哪里?是怎麼走出國門的,按什麼路線走的?崔勇稱,“南澳Ⅰ號”古沉船上載有的大量成品“汕頭器”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證據。“這是國內首次集中大批量發現成品‘汕頭器’。”

        推測或是走私船

        根據此前船上所載瓷器年代推斷,沉船極有可能是明朝萬歷年間沉沒的。然而,當時中國實行海禁,“南澳Ⅰ號”正常情況下難以出海,為何沉在此處?

        南澳縣博物館館長黃迎濤認為,瓷器的年代能直接推測“南澳Ⅰ號”所處時期,他更傾向於“南澳Ⅰ號”為明朝萬歷年間船隻的推斷。至於當時的海禁政策下,為何還能出現這樣一艘沉沒的外貿船隻,推測“南澳Ⅰ號”在當時是一艘走私船。因為中國瓷器在海外貿易中有巨大利益,海禁政策並不能完全杜絕民間的對外貿易。

        汕頭大學教授隗芾亦認同“南澳Ⅰ號”為明萬曆早期船隻,認為在萬曆早期海禁的政策下,明朝當時仍留有個別專門對外貿易的港口,船隻的結構也許成為推測其是否是走私船的重要判斷依據。根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如果船隻為3桅,則作為官方貿易的船隻可能性較大。如果船隻僅為兩桅,其民間走私船的可能性大一點。

        此外,在“南澳Ⅰ號”發掘處還發現了宋、元時期的瓷器。對此,黃迎濤表示,這些宋、元時期的瓷器經證實並非來自“南澳Ⅰ號”,附近沉船也不止一艘,說明這塊海域自古以來便是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

        古商船經過好望角?

        黃迎濤說,在非洲的肯雅海濱小鎮曼布魯伊有一個古墓,墓塔上鑲嵌著幾個中國瓷盤作為裝飾,其中有一個單鳳博古紋盤跟“南澳Ⅰ號”上發現的明代青花單鳳博古紋盤幾乎一模一樣。

        黃迎濤認為,兩件瓷器的極其相似,至少可說明在同一年代、同一窯口生產的瓷器曾經搭乘輪船從中國遠赴重洋到達了非洲,肯雅可能是航線中停泊的地點之一。“‘南澳Ⅰ號’或許是這個船隊中的一艘,它不幸觸礁沉沒了。”黃迎濤分析,若這一線索能夠得到進一步證實,將意味著中國商船在明代晚期已能經常性地到達非洲東岸甚至繞過好望角。這一發現又有可能間接印證鄭和船隊比西方早近百年發現非洲好望角。

        有關專家稱,中國沿海的古代沉船會非常多。當年發現滿載瓷器的“南海Ⅰ號”後,就有專家推測它的沉沒可能與超載有關,因為古代中國的船隻遠航一般都有固定的配置,最底下放金銀器,中間船艙放銀錠、瓷器等,上邊放置一些鐵器,每次遠航都儘量裝滿貨物,不少船隻鋌而走險超載貨物,吃水太深就可能翻船。

        明代沉船“南澳Ⅰ號”水下考古發掘工作4月9日啟動後,水下考古隊員已經打撈出水上百件文物,多為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包括口徑不同的碗、碟等。目前水下考古工作進展良好。此前,“南澳Ⅰ號”水下考古發掘被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列為2010年“一號工程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