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清代書法家英和獨樹一幟的“柔剛”書法

英和(1771-1840),字樹琴,一字定圃,號煦齋,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英和從小臨摹多寶塔帖,成年後即得趙孟頫之神,後來列於劉墉之門,工詩文,善書法,並兼長繪事,其妻薩克達氏亦善丹青。

英和扇面

英和“祖孫父子兄弟翰林”印

英和草書 鳧薌手劄
■江蘇南京 陳寧駿

       英和(1771-1840),字樹琴,一字定圃,號煦齋,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英和從小臨摹多寶塔帖,成年後即得趙孟頫之神,後來列於劉墉之門,工詩文,善書法,並兼長繪事,其妻薩克達氏亦善丹青。英和楷、隸、篆、行、草各體皆精,晚年又兼以歐、柳體而書,自成一家,當時與劉墉及乾隆帝十一子成哲親王永瑆並名於世。

       英和的書法給人以流暢感,乍看上去,文字之秀逸、俊美之姿酷似趙字,當我們再仔細欣賞會發現,它與趙字還是有些區別的,決非趙字之再版。英和在掌握了趙字之規律後,又參以歐、柳,避去趙字過於嫵媚、婀娜之嫌,獨樹一幟,使其書法柔潤中呈剛強之態,俊逸中含挺拔之姿。另外英和在章法的安排上也是極為講究的,得到節奏鮮明、意連勢全、渾成自然、毫無刻意安排痕跡的效果,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清人於克襄在《鐵槎山房見聞錄》中給予英和書法頗高評價:“煦齋精於臨池,少壯時書法得松雪之神,晚年兼以歐、柳,自成一家,當與成哲親王、文清公並垂不朽。”

      英和灑脫曠達,曾寫下一副對聯:“會擺脫原多快活,難顢頇是大便宜”,通俗易懂,與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如出一轍,表明人應當有崇高理想,不可有貪婪奢求,當“擺脫”時就鬆手,該“顢頇”時即掉頭。遠害而快活,便宜而淡泊,修身而釋惑,如此處世頗具禪趣。

      英和的扇面以行書為主,瀟灑飄逸如其人;英和草書鳧薌手劄:“近奉手書,如親芝宇。委題之卷,寫付竹醉攜歸,賤況屬其面述。匆匆殊不盡意。此候鳧薌先生升安。不一不一。同館世弟英和頓首”,則顯其深厚的書法功力;其楷書則是精勁豐腴,歐、蘇、柳各種書體大異其趣。

      英和的篆、隸二體書法遺墨,至今沒有找到,實乃憾事,只能從他的印章欣賞篆書的風韻。“祖孫父子兄弟翰林”原是成哲親王永瑆題於英和府弟門額之語,也是家族的榮耀,此陰文印一般不常用。“身行萬裏半天下”是英和體察民情,瞭解民意,而數次朝議中能夠提出有預見性的建議,而得到皇帝的信任,此朱文印是英和喜愛的印章之一。英和的私印也有多款,書體各異,可能也是延續了他善各種書體的風格。

        英和各種書體皆精,在我國書法界也不多見,這可能一方面是其興趣及早年經歷所至,也是受其家庭影響。英和自其父(德保)及兩子(玉庭、芝圃)一孫(錫章),最早都以詞林起家,四世三朝(乾隆、嘉慶、道光)五翰林,為八旗士族之冠。

      英和才華橫溢,書法超群,各種書體皆精,在我國書法史上實不多見。但其現存世作品價格並不高,收藏潛力很大。
返回列表